贷款
2022-10-28 点击:950
“不做核酸便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是真的吗?
“纳入征信”很多人误解为是把没有做核酸检测的信息纳入,其实49号文(国办失信约束)后,除非地方性法规有明确规定,否则没有可能的。
这里纳入的信息其实是“处罚”信息,比如行政处罚,主要是因为不做核酸检测造成了严重后果后被处罚了,虽然原因是不做核酸检测,但是核心内容是处罚,信息也是处罚信息。
事实上不做核酸要够得上处罚门槛是极高的。比如某些人密接了不做核酸,还到处走动造成传播,一定会被行政处罚。
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宣传,故意强调原因“不做核酸”,其实完整的是“不做核酸造成严重后背并被处罚后”纳入征信。
那么“纳入征信”,是哪个征信?
现在一般说征信主要是人民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地方政府的公共信用系统(信用XX网)。
前者主要是在金融系统内,强调行业信用信息共享,主要包括借贷、资产类信息等,现在也增加了部分公共信用信息,因此如果是处罚信息倒是有可能,但是某个地方政府直接报送的路径是没有的。
❖ 社会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下统称信息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定义务或者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
❖ 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公共信用信息实行目录制,国家的基础目录和地方的补充目录,而列入这些目录要有高阶法律依据,地方上则需地方性法规,得先立法,这个流程比纳入本身周期更长,可以说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能够纳入的主要是行政处罚信息,甚至连刑事犯罪信息目前也没有完全纳入公共信用。
并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社会信用和征信的区别也发布信息进行了说明。
目前在社会上滥用征信的现象不断出现,部分媒体宣称考试作弊、交通违章、不做核酸、犯罪记录等行为都会记入个人征信, 这都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进一步了解一下社会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征信异议是纠错机制,并非“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补救”。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相关征信管理部门在受理异议时,均不会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
保护个人社会信用,养护个人征信都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同时卡农社区提醒您,疫情期间谨防不法分子进行金融诈骗,大家还是要积极配合地方防疫政策,希望疫情早日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