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 贷款

  • 信用卡

搜索

卡农金超

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123:首页 > 口子资讯 > 【资讯】P2P投资血泪史:爆雷潮后 出借人的钱撤到哪去了?

【资讯】P2P投资血泪史:爆雷潮后 出借人的钱撤到哪去了?

2019-09-09     点击:489

[db:简介]

P2P雷潮不断,再老练的投资客也不免在这里折戟。

【资讯】P2P投资血泪史:爆雷潮后 出借人的钱撤到哪去了?

行业从鼎盛时的6000多家洗牌到至今仅剩几百家,这是一部P2P行业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普通人投资理财的血泪史。

经历过这一番血淋淋的市场教育后,投资人的钱还是得寻觅一个去处。房市、股市、银行理财子公司……P2P爆雷潮之后,投资人的钱去了哪?

1. 大潮退去

“买房子,买黄金,以后别买理财产品了,这精力,心情给糟蹋坏了。”老王在一个P2P维权群内回复另一位投资人提出的问题:“你们现在买什么理财产品?”

但很快,这个话题便被涌上来的维权信息淹没了。在一个又一个新组建的微信维权群内,大家更关心如何把已经投出去的钱拿回来,天天如此。

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遭遇投资爆雷的投资人,试图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维权文章来扩大影响,但往往收效甚微。

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本金,又或者还能不能拿回本金。

在一阵阵猛烈的爆雷潮中,投资人们眼下本金损失的疼痛,早已超过了当初高额利息带来的快感。

维权群里的老王运气不太好。之前从来没接触过P2P,直到今年三月,老王经朋友介绍放了点钱进去,想着玩玩,没想到四个月后,平台就爆雷了,3万多块钱被套牢。

雷潮里栽跟头的不只是老王这样的新手,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未能幸免。

在一家国企担任高管的王琴,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投资了,可以说是P2P理财的“原住民”。

王琴投资的第一家平台是金融工场,鉴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原则,她又相继投资了团贷网、爱钱进等平台。

2017年年初,王琴隐约感觉团贷网有些不对劲,便全资撤出,加仓金融工场,却没料到,避开了团贷网这颗大雷,又跌进了金融工场这个巨坑。2年时间而已,王琴32万本金血本无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P2P的雷潮中沦陷,也有全身而退者,不但赚到了不错的收益,还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2018年6月爆雷潮期间,我在网上看各种贴,还发表一些言论,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林飞是在P2P浪潮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P2P雷潮之前,他因家中有事提前撤资,侥幸逃过一劫。

“花果金融爆雷的时候,我在投资人群说这只是一个开始,群里的人就使劲骂我,我就骂他们。”还在泥淖中的投资人们听不得林飞的风凉话。

如今损失惨重才开始悔不当初,但当初这些人何尝不自诩是第一批踏浪人呢?

彼时,互联网金融的序幕刚被拉开,行业处于野蛮生长期。2015年P2P平台达到2595家,是2014年的1.6倍。出借人达500多万,借款人200多万,比上一年翻了几番,全年成交金额更是接近万亿。

也是这一年,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红岭创投“双11”当天日成交量突破29亿,更有平台交易量以400%~700%的趋势飞速增长 。

那个时候,行业总体的综合收益率一度能达到13.29%。

13.29%的投资收益率,好不诱人。风口之下,投资人们悉数进场,重仓P2P。

2. 全民入场

时间进入2016年,P2P增长迅猛,全年成交量超过2万亿。

这一年,1000多万名投资人涌入P2P,放贷给800万人用。

P2P这把火为什么在2016年烧得特别旺?

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股市已过牛市,进入熊市,投资人的钱无处可去;另一方面各大平台为抢夺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疯狂的加息行为。

高息就像一声号角,吸引了不少股民转场。

林飞就是一个典型,他之前花8年时间炒股亏了数十万,2016年年底,P2P风口一来他转头就扎进去了。

林飞把家里的积蓄分两块:除日常生活开支,其他资金分别投到爱钱进、人人贷、拍拍贷、微贷网。因为林飞投的是新手标,这些平台的年化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

那个时候,对于大名鼎鼎的陆金所、红岭创投这样的平台,林飞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利息太低。

对于投资的平台,林飞有自己的筛选标准,早在2015年他就关注了中国最早的P2P平台测评自媒体。

“我知道哪些是头部平台。”林飞不完全相信行业官方网站的榜单,他认为榜单排名都是花钱买的。

投资过程中,林飞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再筛选一遍。“看这个团队是不是有专业的能力,创始人大股东是不是有造假的动机。”

“我很看好清华、北大的,不太像那种跑路的,但如果资本运作太厉害,或履历很跳,一看这个人过于活跃,像投机家风格的,我就不看好。”除此之外,林飞更看好那些会“傍大腿”的平台,比如知名风投系、国资系等。

用这套方法论,林飞陆续投入上百万本金,因为赶上P2P红利期,赚到了丰厚的收益。

但接下来,对于10%的稳健收益,林飞觉得没意思了。“慢慢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贪婪,确实没有管住自己,收益越来越高,没出事,心就变野了。”林飞认为自己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于是他将投资重心放到了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平台。

“我就整天看谁家有返利,也投了好几个返利平台。”此外,林飞还投资了一些年化收益率在13%~15%的平台(此处的年化收益率包含加息券、红包、返利)。这些平台的共同点是,不但高息,还背靠大树。

林飞到底从P2P投资里面赚了多少钱?

“假设200万的本金,平均年化收益率8%,你算算一年半的时间能赚多少钱?”

动辄百万入场,像林飞这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但还有庞大的一群人,入场只为“薅羊毛”。

“就是薅羊毛。”陈琪对自己当初投资P2P的目的非常明确。2016年在熟人的推荐下,他第一次投资了P2P平台——宜人贷,那时加上返利以及拉新等活动,年化收益率能高达30%~40%。

接触到P2P之后,陈琪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浏览各大网贷门户网站、贴吧,他还加入不少羊毛群实时关注各家平台新出的活动。陈琪每天在地铁上盘算着,哪些平台可以入手,投入多少本金,能够薅到多少钱。

“整个2016年,薅了十几家平台,本金10000,一年赚了3000。”除了选择一两家大平台进行3个月~6个月的固定投资之外,陈琪在其余平台所投的都是新手标,利息高,周期短,薅一把就走。

相对林飞和陈琪,黄磊稍微稳健一些。黄磊会特意挑一些高收益的平台进行投资,前提是在他认为比较相对安全的情况下。但有时,他也会被平台的高息诱惑,突破安全防线。

“收益高,每天都有,看着也开心。”黄磊如此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态。

好日子没过一年,时间进入2018年,雷声伴随着平台撒出的加息券礼花,交错进行。

3. 雪崩时刻

“投了5万,亏了2.5万。”黄磊当初投资银湖网,一是看中了平台有上市背景,更重要的是看中了高达12%的年化收益率(红包+加息券)。尽管那个时候,黄磊已经知道其兄弟平台——熊猫金库主打活期产品,可能存在风险,但彼时被高息蒙蔽双眼的黄磊,还是忽略了风险,投了。

“熊猫金库出现兑付困难之后,又赶上爆雷潮,我当时想要亏损退出,并且写好了申请转让的邮件(他们无法线上操作),但后面完全处理不过来,正常到期的都无法兑付。”黄磊回忆,为了拿到本金,他做了不少挽救措施,但依旧无济于事。

“我认了。”对于亏损,黄磊还算释怀,他认为即便亏损2.5万,总体来说还是赚了好几万,并不吃亏。

但羊毛大军里的陈琪没能幸免,不幸踩雷百金贷。

“所以不要贪啊。”林飞感慨。

不过,陈琪对于踩雷事件倒是很乐观:“能回就回,不能回就算了。”在他看来,只要不赔,剩下的钱能不能回来,已经无所谓了。

但并不是所有投资人都如此宽心。比如老王和王琴所在的微信群内,就时常有人号召:“我们要维权到底。”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今雷潮的声音有多响,当初加息券的礼花就有多绚烂。

就像林飞从股市栽了跟头转战P2P一样,P2P雷潮里的投资人们又开始寻找新蓝海。

在一轮新的理财浪潮里,高息仍然是投资者的衡量标准,但却不再是最重要且唯一的衡量标准。

4. 雷潮后时代

黄磊在踩雷之后,变得十分谨慎。眼下,他将收入分为三大部分,除日常生活开支之外,一部分购买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一部分放在银行卡,剩下的则转入余额宝

“主要买城商行的存款产品。”这是黄磊目前的理财方式,30天的存款期限,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四点多。在黄磊看来这已经是当下风险较低的投资理财产品中,收益率较高的产品。

而对于为什么选择城商行的银行存款产品,却不选择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黄磊称,一是因为收益相对较高,存款期限较为灵活;二是城商行的产品通过APP便可完成理财,但若购买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则需要先到银行的线下网点进行风险评估之后,才能进行申请。流程极为繁琐,且收益率不高。

不过,尽管选择了相对保守其安全的银行产品作为理财方式,但黄磊仍然不安心。今年包商银行及锦州银行事件让黄磊对银行存款产品也产生了怀疑。

“还是买房吧,然后出租收房租。”黄磊认为国内的理财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好的投资品种,而房产是相对较为安全的投资方式之一。但鉴于目前资金不够,黄磊只能暂时买一些理财产品,待明年资金充足时,他会全款买个二套房进行投资。

吃一堑,长一智,但对于风险的敬畏,黄磊只是个例,而另一些人,仍然在收益与风险中博弈。

王琴与陈琪都不愿意将钱存放在银行或购买银行相关的产品,主要原因是收益太低。

如今,王琴主要把钱放在理财通。而陈琪从P2P撤离之后,则钟情于基金,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种风险低于炒股,但收益却高于炒股的一种理财方式。

陈琪依旧相信,通过自己的专业分析,即便购买的基金亏损,也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今年上半年,他已通过购买基金小赚了一笔。

而曾经在P2P赚了数十万的林飞,在购买了一段时间的基金后,重新回归到了股市。

“今年1月精准抄底,最多的时候挣了60%多。”林飞分享了自己在指数基金的收益,“挣了一点钱以后心就变野了,换成了股票,但心变野之后,收益还不如指数,挣得挺多,运气不好,又亏回去了。”

可即便如此,林飞也不会考虑银行理财。“流动性差,机会来了,钱出不来。”

林飞最近也在考虑要不要购买商住房,“听同事说,有的租售比能达到7%”。

兜兜转转一圈之后,人们的理财渠道似乎又回到了房子、股市、基金,而P2P则在一阵繁华之后,重归于沉寂。

只是,曾经习惯了高息,躺着就能赚钱的投资人们,如今面对稳健但低收益的产品,内心会空虚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飞、陈秋、王琴、黄磊、老王为化名。)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

用户评论

已有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推荐 企业贷个人贷款计算器

更多>热卡申请

更多>极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