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 贷款

  • 信用卡

搜索

卡农金超

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123:首页 > 口子资讯 > 银行信贷开门:消费金融贷款是各家金融机构发力重头戏
广告

银行信贷开门:消费金融贷款是各家金融机构发力重头戏

2023-01-03     点击:1109

2023年银行“开门红”营销开启较早,总体来看,存款业务和信贷投放是各家银行重点布局的领域。

展望2023年,整个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投资主导向消费和投资并行的模式转型,消费金融贷款会是各家金融机构发力“重头戏”,中高端制造业、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的融资规模有望继续改善。

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我国经济工作定调指向,也为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不触碰监管红线的情况下,适度增大对房企的信贷支持力度。近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陆续与部分房企完成签约,为其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2023年房地产贷款投放将明显增长。

此外,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调整,2023年消费需求有望逐渐释放,消费金融贷款也成为银行发力的重点。

银行信贷开门红

消费金融贷款是重头戏

金融机构在2022年有明显的感觉,消费贷款发不动了。“您好,我们现在有款消费贷产品,利率不到4%,请问您近期有资金需要吗?”90后周林(化名)反映,近期接到多个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推销电话,但自己并无这方面的需求。

2022年以来,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据卡农社区了解到,2022年下半年国有大行的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3.75%,接近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65%。而根据《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年)》,与2022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长普遍较好不同,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且呈现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增速高于5%,也有部分银行增速不到1%,甚至负增长。

从各银行的信用卡发行数据也能看出端倪,2022年上半年绝大多数银行发卡量增长在2%-3%之间,近年来大力向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增长率仅为1%。在透支金额方面,9家银行微增,增长率均不超过4%,5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中工行较上年末下滑将近5%。

而居民储蓄意愿持续上升。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总额增加13.21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远远高出前几年的水平,疫情影响下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整体在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3年,整个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投资主导向消费和投资并行的模式转型。银保监会表示,要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的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优化消费金融产品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

促进消费的春风在年底已经吹进银行,不少银行机构加大消费贷的优惠推广力度,提早布局消费复苏。比如,招商银行推出闪电贷周年庆礼券利率优惠活动,符合活动条件的闪电贷新老客户,可获得3张利率折扣券,折后年利率最低可达到3.7%,三款折扣券的使用期限分别在2023年的1月、2月和3月。此外,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申请额度成功或者提额达到一定标准可参与抽奖或抽红包。

“从大环境看,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金融政策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自然带动消费贷等小额信用贷款成本下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对于如何引导消费贷款合理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指出,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增长不能脱离于实际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速要与居民消费增速、消费升级动能、消费波动的季节性规律保持一定的相关性,短期内过快增长或者下滑都需要引起关注。

另一方面,“合理增加”还表现在消费信贷规模扩张要与消费信贷服务质量的提升相协调,即在扩大居民消费信贷服务人群的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降低信贷利率,提高信贷产品信息透明度,提升还款、催收等售后服务规范性。

乘着政策东风,一些银行寄希望于2023年的消费贷款复苏。“前两年经济不太好,消费也不太好,国家现在在强化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的支持力度。”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相关领导表示,预计2023年消费金融贷款的拓展将是重头戏。

据卡农社区了解到,建设银行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实现2557.63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不足2%,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30%。随着房贷业务监管收紧,建设银行零售金融板块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个人消费贷款被寄予厚望。

厦门银行近日称,零售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稳定以及在相关政策支持的影响下,客户对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零售信贷需求将逐渐增强,预计2023年一季度零售贷款增速将不低于2022年一季度贷款增速,重点投放产品为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

护航外贸企业“出海”

2022年以来,中国出口数据依然强于进口数据,而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浙江出海订单团乘势打响2023年外贸的“第一枪”。

银行随即为这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中国银行方面表示,将为“出海抢单”外贸企业提供等值1000亿元的多币种贸易融资支持,包括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订单融资、出口保理和福费廷等多种出口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在获得订单后,开始国内备货阶段的供应链上下游融资产品。同时,中国银行全资附属子公司中银保险,围绕“出海抢单”外贸企业在跨境金融场景中面临的潜在风险,推出有针对性的风险保障产品。

2022年1-11月,按美元计,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9.1%,而进口仅同比增长2.0%。受全球需求收缩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从2022年8月开始放缓,按人民币计保持正增长,但按美元计2022年10月转为负增长,2022年11月同比降幅扩大。面对2021年的高基数以及全球动荡,2022年我国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那么2023年能否保持这样的表现?

“2023年受货币政策收紧和通胀成本冲击的滞后影响,海外经济大概率会进入衰退。我国作为全球外贸第一大国,全球总需求回落对我国外需必然产生拖累,进而施压出口。”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受外需减弱影响,我国出口市占率会继续下降,在2022年高基数基础上,2023年主要经济体通胀幅度将会收敛,我国出口价格也将相应回落,对出口的支撑作用将明显减弱。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或将回落到-2%左右水平。

因此,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的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炭。中信银行方面表示,该行于2022年12月上旬正式上线外贸积分贷,可根据企业经营特点、行业地位、财务状况、年度进出口额等因素进行模型打分,系统根据打分结果自动核定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该创新产品优势包括审批效率高、利率定价优惠、可循环使用,可支持办理各类表内外国际贸易融资以及国内信用证业务。

“目前,企业最缺的就是流动性,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外贸信贷投放,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先进制造、专精特新等外贸企业的授信。”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表示。

此前,中信银行针对外贸领域小微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已经推出纯信用、全线上、自动授信、自动放款的“出口e贷”产品。该产品实现了与海关单一窗口信保业务的全面对接,使外贸型小微企业避免奔波网点办理贷款业务的烦恼。

房地产等行业迎融资利好

对于2023年的信贷投放领域,银保监会已经划了重点。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保险资金投资。加强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促进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基建、制造、能源等行业会是信贷投放重点。渝农商行称,随着基建投资发力及前期开工项目逐步到了用款期,预期2023年对公贷款较2022年会有所提升。2023年上半年,包括高速、轨道、能源、水利等基建的投放项目储备约百亿元。

南京银行储备项目主要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2022年12月,该行对公储备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最近,我们对全行2023年基建类项目贷款投放进行了摸底排查,并针对不同区域举办了信贷审批专场,保证审批进度和专项投放资源。”南京银行人士透露。

此外,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久违的融资利好。中指研究院2022年12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支持16条”发布实施以来,累计有超过60家银行向120多家房地产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总额度超过4.8万亿元,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贷、并购贷、按揭贷、城市更新改造贷等,受益房企名单已延伸至民营企业以及地方企业。

从近期房地产企业和银行披露的情况来看,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得到各家银行“哄抢”。例如,万科、绿城中国、美的置业、碧桂园、龙湖集团等分别获得至少10家银行授信支持。其中,绿城中国获得授信超过4000亿元。

据卡农社区了解到,银保监会表示,将加大力度落实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积极满足优质头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做好房地产并购融资支持。在官方重申了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后,在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预计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已有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推荐 企业贷个人贷款计算器

更多>热卡申请

更多>极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