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 贷款

  • 信用卡

搜索

卡农金超

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123:首页 > 口子资讯 > 人民网发文再提网贷,请不要自动忽视这些内容

人民网发文再提网贷,请不要自动忽视这些内容

2019-09-09     点击:587

[db:简介]

近日,人民网发表主题文章《网贷整治步入深水区》,这是备案延期后,官媒再次对网贷行业的深入解读,在不少重量级平台相继出事后,不少人可能都自动忽略了这个内容,今天我们来重点看一下。


文中提及,从“备案试点”到“监管试点”,网贷行业步入整改深水区。人民网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得的由互金整治办、网贷整治办下发的内部通知明确指出,“无法按时完成实时系统接入的网贷机构后续应逐步退出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继续开展出借业务的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707家。自今年4月启动实时数据接入工作以来,已有468家网贷平台完成接入。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试点与之前的备案试点,提法并不相同,这意味着网贷备案将存在更多变数,具体需要看监管试点的效果。预计全国范围内最终能够通过监管试点的平台可能仅有百来家左右。


文章重要信息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点:


纳入实时数据监测成为是否清退的首要硬核指标


纳入实时数据监测是有较高门槛的,存在以下条件:

借贷余额10亿元以上;


数据需涵盖存量及新增的所有实时交易流水;


接入数据要保持质量良好,可有效监测风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没纳入的或者数据不正常的网贷机构,将会立即移送当地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进行处置。


随着网贷机构实时数据接入系统的推出,网贷监管已经形成资金银行存管、项目实时监控并充分信息披露的体系。截至2019年8月8日,46家银行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通过测评,“金融服务平台”APP披露了40家网贷平台信息,目前有25家平台的项目信息可在中国互金协会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平台查询,较7月底增加了12家。


“从银行存管到实时数据监控,体现着监管科技的与时俱进,过去一些人为造成的虚假信息披露,在监管科技的网络下将无处遁形。”


实时数据接入作为一项监管要求,目前各地明确了这一指标的截止时间,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将会加速清退。这与目前各地网贷平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三降”再次被提及,成为落地新要求


据了解,为进一步压降存量风险,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的“三降”要求,利用合规检查、多方监测系统分析核验等手段对机构进行穿透式核查,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近期不少平台被报道,不少大平台,没标可投,投标抢破头,也是对政策的一种积极响应,看来这次是来真的了,“三降”已让投资人深有感触。


银行的存管业务正在进行过渡演变


据中国互金协会官网信息,截止8月19日共有33家银行布局网贷存管业务,其中四大行仅建设银行一家,其余基本为民营银行或地方中小银行。


国有大行鲜有介入的考量,主要是觉得网贷行业风险不可控,收益相对来说也并不丰厚,性价比没有那么诱人,搞不好还要摊上一堆事,不如干脆不干。


另外一面,由于中小银行的存管费率存在差距,也算是有利可图的生意,像在网贷布局较广的厦门银行、新网银行、海口联合农商行、上饶银行等,平均都有几十家上下,显得较为活跃。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平台一年累计成交量过千亿,存管费就可达0.5亿的被动收入,在网贷布局较深的存管银行也会拿到可观的收入,除此以外还有同时增加的开户数及个人存款,这些都是中小银行所迫切需求的。


放眼来看,数据监测被应用在网贷行业,并成为监管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科技赋能,也体现出监管的与时俱进。“三降”被严格落实,则彰显监管对于行业风险调控的决心。


科技赋能,多措并举的风险控制,被应用到监管一线,将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大趋势。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

用户评论

已有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推荐 企业贷个人贷款计算器

更多>热卡申请

更多>极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