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22-07-26 点击:1038
有的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监管文件,对消费者实施诈骗,正如本文的案例中讲述的,随卡农社区来了解下。
案情简介:银行员工精准识别网贷诈骗
近期,一名女性客户侯某来到某银行某支行,表示自己需要立即办理调高非柜面业务支出业务。柜员随即为客户办理,并请侯某出示提高日限额所需的响应辅助资料,侯某却表示不能提供响应材料支持其调额需求。
据卡农社区了解,侯某目前的日限额为5000元,但她表示今日一定要取出1万元。该行运营主管与客户展开了沟通,详细询问侯某的情况与需求。侯某讲述中,不断提到自己的资金被冻结,“贷款”“提款”等情况。运营主管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果然,柜员查询之下,侯某账户并无冻结记录等其所描述的异常情况。
柜员帮助其舒缓了情绪后,侯某的表述逐渐清晰,事情原委也开始明朗起来。原来,侯某需要2万元周转资金,于是她决定上网找找“路子”。通过微信中的“搜一搜”,一个名为“京东金融”的贷款平台吸引了她的视线。于是,她在该平台上填写了基本信息。
不久之后,一个归属地为香港的号码拨来,向侯某确认贷款需求后表示后续会有其他的贷款专员跟进此事。不一会儿,侯某便在微信上收到了好友添加请求。这名微信好友指示侯某下载所谓的“官方APP”填写贷款资料(包括其身份信息及银行卡信息)。
接着,侯某被告知其银行卡号有误,无法放款。该微信账号更谎称侯某银行卡被冻结,请示其“领导”“张总”后,向侯某出具了一份名为“中国银行(3.10 +0.32%,诊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贷款人侯××认证以及解冻贷款账户》的通知”,要求侯某通过“默信”APP予以解决。果然,神秘的“张总”在“默信”对侯某说,需要向指定账户中打款1万元用于“解冻”,并表示解冻后会将贷款总计3万元转入侯某账户。这才有了案例开头所述侯某来银行调整限额一事,银行员工精准识别出这是一起“冒充监管”进行网贷诈骗的案件,该行员工立刻协助客户向辖区派出所报警,并将客户卡内资金冻结,为客户挽回资金损失。
案例分析:网络诈骗构成犯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目前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普通客户难以辨别极易上当受骗。
本案中,诈骗分子试图非法占有客户侯某的1万元财产,故意通过上传虚假网贷链接,拨打虚假电话,下载第三方APP,冒充监管人员,虚构事实,使客户陷入账户冻结的错误认知,从而做出转移财产的决定,其行为明显构成诈骗,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的,将构成犯罪。因此,银行员工发现诈骗行为后,立即协助客户报警处理,使诈骗行为止于未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银行员工敏锐察觉疑点,精准识别连环骗局,揭露了危害老百姓(32.72 +0.83%,诊股)的“诈骗术”;体察客户真情,阻止客户资金流失,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风险提示:谨防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
广大消费者必须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要主动学习、了解更多金融知识,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做好个人资产的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应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自觉防范电信诈骗,并积极举报身边的电信诈骗,净化身边的金融环境。
一、银保监局无权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根据银保监会的授权和统一领导,银保监局依照法律法规对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更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认证金等名目的费用。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勿被不法分子所谓“账户资金被冻结”“将承担法律责任”等说辞迷惑,不要轻信谎言,以免落入骗局。银保监局不会上门回访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维权业务,保险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谨防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如果接到相关电话,应当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官网公示的电话)或监管部门核实并反映情况。遭遇诈骗造成损失的,应保留相关证据、线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厅堂引导重细节,多看多问多提醒。银行员工在引导客户办理业务时,与客户多沟通,了解资金用途,密切关注客户办理业务时的情绪与意向,有效甄别客户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对有违常规的人和行为多留心、多关注、多提醒,不让一笔可疑交易从手中漏过,避免客户的账户资金遭到损失,做好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提示和柜面防范工作。
三、银行员工多学习,遏制风险在源头。银行一线人员需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及专业能力提升,把好客户资金出入的第一道关,提高员工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加强对柜员、大堂经理及保安人员等的防诈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柜员、大堂经理及保安人员多观察、勤沟通,善意提醒客户对可疑电话、短信等要警惕与防范,避免客户资金损失,担起资金流出“防火墙”的职责。同时也应持续做好金融知识普及的工作,积极向客户宣讲、解释银行业务办理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等,并通过柜面宣传引导、张贴提示标语等方式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中奖信息、退款信息等,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和存款介质。
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猖獗,强化账户开户源头性风险迫在眉睫。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商业银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异常开卡特征,灵活地将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审慎办理业务,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一步核实,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汇报,全力以赴,按照“断卡”行动原则切实防范涉案账户,将风险遏制在源头,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