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22-11-18 点击:1179
分机构类型看,银行业相关有21张,约占罚单总数的75%。其中,国有大行的罚单有7张,约占三分之一。保险业相关的有7张,约占罚单总量的25%。
本报告期内,28张罚单全部罚款超过1300万元,环比上一期(约4300万)减少了约3000万元。其中,银行系超过1000万元,保险系超过300万元。传递了什么样的监管风向?
在银行板块,贷款业务违规、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等问题频发。与此同时,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的行为也有所抬头。在保险板块,多家保险机构均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费率”受到处罚。除了太平财险,富德财产保险也因为“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连吃三张罚单,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50万元,1名责任人被罚款10万元、1位副总经理被撤职。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大湾区近期金融业罚单数量、被罚总金额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保险业违规行为得到改善。值得留意的是,本报告期内,百万级的大额罚单仅3张。
作为参照,放眼全国范围,按照业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9-10月份,银保监会、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共计披露了大约270张针对银行的罚单,整体累计罚没金额过亿,其中仅10月份的罚没金额便超过5000万元。
具体来说,在大湾区范围,报告期内银行系最大一张罚单指向了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工商银行广州华南支行。9月2日,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监管部门对该行广州分行和广州华南支行分别罚款120万元、50万元,共计170万元,五位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
保险业最大罚单指向了总部在深圳的太平财险。9月30日,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通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行为,包括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费率、车险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已发生费用未及时入账核算等,对太平财险合并罚款150万元。两位责任人被警告和罚款。
本轮处罚的焦点之一
个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问题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再次受到重罚,国有大行也未能幸免。11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一天内连续公布了8张重磅罚单,指向了四家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4家分别被罚500万元、460万元、260万元、150万元,总计达到1370万元。其中,总部在大湾区的招商银行因个人经营贷款挪用至房地产市场、个人经营贷款“三查”不到位、总行对分支机构管控不力承担管理责任等行为被罚460万元。
实际上,个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问题,正是大湾区本轮处罚的焦点之一。9月29日,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刚刚因为“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财务顾问费质价不符”等问题,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120万元。同一天,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因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违规行为被款40万元。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罚款90万元。
一般来说,个人经营贷款“三查”即贷前、贷时、贷后三查。业内指出,按照流程,银行机构需要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是否符合贷款条件、贷款资料审核、贷款发放后执行情况、借款人经营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调查。互为佐证的是,《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换言之,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明显高于个人住房贷款增速。
监管部门对于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一向态度坚决。
“贷款一定要按照申请贷款时的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挪用。”今年4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包括经营和按揭贷款都必须要真实遵循申请时的资金用途。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理财业务处罚重要背景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
10月28日,银保监会在一天连开四张罚单,3家银行以及一家理财子公司均因理财业务违法违规被罚,分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农银理财,共计被罚1040万元。
其中,兴业银行被罚450万元,金额最高。按照银保监会的罚单,兴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五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同业理财产品未持续压降、单独使用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理财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原则要求。与此同时,农行与其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也同时被罚,分别罚款150万元和240万元。
据卡农社区了解,这四家机构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和相关审慎经营规则,罚款均超百万。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于理财违规重拳出击的一个重要背景,正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据卡农社区了解,资管新规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出净值化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等要求。由于资管新规不再保证收益,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可能存在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面临着本金亏损的风险。一些消费者轻信高额理财收益回报承诺、听信所谓著名专家推荐、通过非正规渠道投资、抱有无风险侥幸心理,或者落入某些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可能涉嫌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造成自身资金巨大损失。
与上述多张百万级大罚单相呼应的是,多地监管也频频发布了对于“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消费提示。陕西银保监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避免偏听偏信。河北银保监局也提示消费者谨慎投资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当心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上海银保监局则提醒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做到“三个切忌”:风险评估切忌“图形式、走过场”;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切忌“走马观花”;购买理财产品切忌“盲目跟风”。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对于理财业务合规问题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