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22-09-09 点击:2749
此次公安部等九部门部署的专项行动更加聚焦于相关犯罪在信息网络空间的延伸发展,在信贷方面上,套路贷以及软暴力催收等将是此次重点打击方面。
持续严打软暴力催收
在公安部发布的通知中,套路贷、软暴力催收被定义为黑恶势力组织,这种定性在监管发布的相关通知中并不多见,上一次该定性还是在今年7月份公安部刑侦部门部署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
通知要求,要依法严厉打击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裸聊”敲诈、“套路贷”、舆情敲诈、恶意索赔、软暴力催收、网络水军滋事等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组织,建立完善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等长效治理机制,坚决铲除信息网络空间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到要集中梳理挖掘重点案件线索,深挖一批涉网黑恶犯罪及其上下游犯罪团伙案件,依法从严惩处一批涉网黑恶违法犯罪分子。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监管部门会对软暴力催收、套路贷进行更加密集部署,各省市也会按照要求,侦破典型案例,那些依靠爆通讯录、侵犯债权人隐私、语言骚扰的软暴力催收行为将会是此次重点打击对象。
今年以来,打击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今年7月,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在消费者保护内容中明确规定:必须严格规范催收行为,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第三人催收;同月,公安部官网刊发了公安部刑侦部门部署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要求严厉打击网络“套路贷”、恶意索赔、软暴力催收等新兴涉网黑恶犯罪,全力缉捕涉黑涉恶“漏网之鱼”。
从2018年开始全国全掀起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暴力催收团伙就是其中重点的关注对象,随着3年专项结束,通过限制人身自由、画大字报、殴打等方式进行催收基本销声匿迹。
与此同时,爆通讯录、频繁电话骚扰、辱骂人身攻击等软暴力催收成为新的催收行业毒瘤,也成为监管深化催收行业监管的另一打击方向。
打击失联修复盗用隐私信息
据卡农社区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安部打击软暴力催收力度持续加强,特别是在侵犯个人隐私信息方面多家催收公司因业务违规被端,多家金融机构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处罚。
今年1月,公安部公布2021年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个利用外挂程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催收平台。经湖北网安部门侦查查明,这家位于武汉的债务催收公司利用多款外挂程序,通过系统接口漏洞,窃取酒店、燃气、医疗健康等33个网站后台公民个人信息3000余万条,用于债务催收。
多个信源显示,今年6月以来,成都、长沙、深圳多个催收公司遭警方介入,具体原因不详,但在警方介入后,这些公司均显示处于失联状态。
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些公司的人大多采取了非法手段从事了失联修复工作,触及到法律底线。
数据显示,超过1/4的坏账是由与债务人超过60天无法取得联系的账户产生的,而催收公司首要工作就是重新与债务人建立联系,这个过程被称为失联修复。
目前大部分失联修复是依托于全国三大运营商、主流物流平台数据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修复出失联人有效通讯手机号,或通过加密身份证号码或手机号码修复出失联人的有效通讯地址。
但一般情况下,催收公司并没有权力从相关部门获得债务人的隐私信息,因此经常通过外挂或者其他非法手段通过手机号注册的其他APP找到失联的债务人,常见的有淘宝、京东、钉钉等;还比如通过邮政快递数据等找到失联债务人的地址等信息,以此提高催回率,但这种行为已然触犯法律。
不仅是催收公司,监管也在打击银行滥用个人隐私信息,仅2022年就有多个银行因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罚。
据卡农社区了解到,银保监罚单显示,今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崇左分行因违规使用千余学生个人金融信息等,被罚约1142万元;同月,中信银行未经客户本人授权查询并向第三方提供其银行账户交易信息被罚450万元;7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因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违反信用信息安全管理等被处以194.6万元罚款。
监管打击力度加强,对于催收公司而言合规经营必须提上日程,如何在法定范围内提高催收效率成为催收公司面临首要问题。